青春寻访杜甫故里 探寻诗歌密码
了解学习杜甫生平
走进诗圣堂
传承诗歌文明 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不止眼前的教室,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为了让社团学生了解河南的本土文化,传承诗歌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杜甫的了解和诗歌精神的认识,12月14日郑州62中在校团委和悦然国学读书社赵艳霞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主题“青春寻访杜甫故里,解读文化密码”的研学旅行活动。
杜甫从“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的童年,到十年漫游、十年求官、十年飘泊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他忧国忧民,挥毫赋诗,留下了14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他是我国诗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他的诗被后世誉为“诗史”,他被尊为“诗圣”,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在赵艳霞老师的带领下社团成员们首先在杜甫高大的塑像前驻足仰视。随后,沿着诗圣大道,来到了诗歌展区,观看了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和名人书写的杜甫诗词石刻长廊,一边观赏精美的书法艺术,一边阅读美丽的诗句,陶醉在艺术的享受中,感到心旷神怡。接着,大家穿过雄伟的杜公祠,来到笔架山下一孔窑洞前,洞口是砖砌墙壁,看似简陋,却是整个园区最值得瞻仰的珍贵遗迹,因为这是杜甫诞生窑,相传杜甫就出生在这个小小的窑洞里。在诗人展区,大家游览了杜甫幼年成长的上院,壮游园,三友堂等等。一尊尊塑像和一个个场景,再现了诗人的成长历程和浪迹天下的旅程。
悦然国学社团辅导老师赵艳霞讲到:“杜甫一生历尽磨难,但挚爱诗歌之情始终不变,他的诗达到了中国诗歌的巅峰,影响深刻而广远,被后人戴上了“诗圣”的桂冠。杜甫的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最瑰丽的部分,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弘扬的。”最后,同学们在诗圣堂前合影留念,并进行了诗歌朗诵比赛,《望乡》、《春夜喜雨》、《石壕吏》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在诗圣堂前久久回荡!
“我们小学时就开始背诵杜甫的诗,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熏陶着我们,他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人格和爱国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悦然国学社团成员李豫说道。
通过本次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书本,走进杜甫故里,感受诗圣少年故乡的深厚文化底蕴,了解杜甫卓越的诗歌成就和忧国忧民的报国情怀;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体验优秀的文化传统,在体验中成长;引领学生通过参与研学旅行对学习、对生活、对社会、对国家深入思考,寓教于行,寓学于行,寓乐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