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鸟虫篆进校园
王祥云老师为学生讲解鸟虫篆起源
王老师指导学生书写鸟虫篆
墨客书法社团范宝亮老师和非遗传人王祥云老师交流学习
学生开始临摹
青年教师李琳琳、周丽娟参加书写
优秀作品展
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学生领略非物质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民族文化自信,11月8日上午,郑州62中组织七八年级部分学生和青年教师开展“学习非遗鸟虫篆,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活动。
鸟虫篆是中国的古文字艺术,起源于商周时期,是由图腾文、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一种特殊文字艺术,是象形文和会意文的结合体,并添加鸟、虫等20多种动物元素构成的非常漂亮的鸟虫篆字。它起于商周,兴于春秋,盛于秦汉。它从原始的刻画符号中生根,从商鼎的图腾中走出,从夏商的甲骨中蜕变,演绎为青铜时代的辉煌,秦汉时期的时尚,经过唐宋元明清的淬化,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标识之一,也是中国最美的文字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源头之一。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郑州市鸟虫篆艺术博物馆的王祥云老师来授课。活动现场,学校墨客书法社团范宝亮老师先带领学生参观了鸟虫篆作品,他向学生介绍了鸟虫篆相关的历史人物:黄帝、仓颉、晋文公、秦始皇、曹操……每一个历史人物都为鸟虫篆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古代帝王对鸟虫篆非常喜爱,逐步奠定了宫廷文化、贵族文化、吉祥文化、诚信文化的基础。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了作品的魅力。随后,王祥云老师把每幅作品背后蕴含的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绘声绘色的为同学们进行了讲解。王老师说,现在鸟虫篆作为历史文化符号之一,面临濒危,国内能认识100个鸟虫篆的人不足100人。2014年8月4日,文化部批准成立鸟虫篆艺术研究院,对鸟虫篆进行抢救和整理。可喜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鸟虫篆的整理、挖掘、传承和保护中来。
接着进行猜字游戏,同学们一起来猜猜这些鸟虫篆都是什么字!同学们借助自己的想象,踊跃举手发言,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猜字游戏结束,王祥云老师就开始讲解鸟虫篆的书写技巧,同学们一个个坐姿规范,一笔一画地学习书写。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鸟虫篆书法的历史渊源,感受到了中国书法的妙趣。
“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尤其要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本次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还让同学们对书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陶冶了情操。”参加本次活动的青年教师李琳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