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概况
    郑卢教育扶贫,我们在路上——郑州六十二中支教纪实(九)
      浏览:1416次    发布时间:2019-12-25   图文:林涛   责编:

    《杜关晨景》    

    寒风十里冰留树,一日晴川万物苏。

    山沿荒翠炊烟袅,晨起布施心尤足。

    随着早晚的温差拉大,寒凉的气氲不时绕山野沉淀下来,逐渐成了这里冰冻三尺的寻常景象。我每天的支教日常也逐渐维艰起来。

    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在风雪飘摇的天气里,每天依旧要五点半起来,带着呼吸间冒着的哈气,顶着零下四五度的气温,到教室里领着杜关中学九年级的孩子们开始早读。山里的孩子和老师同样的辛苦,只为圆那改变一生的梦的可能。

    早已习惯了这种强度的辛苦。曾几何时,不由得想起毕业刚参加工作时的自己,也是这样的“小二黑”,日未出山时而作,日没西山时而归,白天早就懂了夜的黑。于是在这里的支教,似乎有一种时光穿越的恍惚,恍惚间忆起许多奋斗着的往事。早读还是习惯性地提醒早读的任务,一分钟的指导鼓励语,黑板上现作下给孩子鼓舞的诗句,我说,时光匆匆,愿彼此为梦想而奋斗,在时间这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之上,每天努力为自己折下不辜负的纸船,放下随波逐流而无悔这无法阻挡的过往。

    记得期中考试给孩子们的表彰,当我喊着每一个名次把奖品每一个孩子的手里,他们每一次的鞠躬致谢,都承载着我对他们下一次优秀突破的深深期待。

    正因为有了期许,所以当我们付出的努力和创造的业绩得到肯定的那一刻,那种自信涌动出的自豪感,化作最真挚的眼神和喜悦的面庞。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属于自己的成就感,这是一件值得我始终坚持去做的事情。

    由于这次期中考试杜关中学九年级语文成绩总排名进步很大,在全县26所学校当中名列前十,杜关镇委还在杜关中学专门举行了表彰会,还进行了文艺汇演,很是热闹。这使得我在这里的支教工作紧张忙碌之余,也得到生活调剂的放松与快乐,欢乐了一把今宵。

    我在这里,又一次收获了支教工作的一份肯定,于是乎,期末的目标,我可以带着孩子们再走得远一点。心向往之!

    周末,返程的路途遥远,单程就要将近四个小时。一个人留守校园,阳光明媚的时候如果不出校园,总喜欢一个人坐在这石桌边,昂首看那高大的梧桐与银杏,从她们满是青春隽秀的荣发,看到繁华落尽锋芒内敛的羞涩黄昏,在心海里留下惬意孤寂的文字,享受城市里早已稀缺的平静与淡泊。

    寒来夹雪人落寞,雪覆红尘心自平。

    又是冬前疑作戏,何时鹅毛落天明。

    每天,

    早窗冰流仍偏睡,良人晨起帘自羞。

    这里的冬天,即便有红日普照,真的是寒意难消。

    周三我推门听上午第一节杜关中学八年级语文老师常规课《猫》,第二课时的讨论环节情景问题设置和教师的引导语很重要。

    作为语文教研组长,每周的推门听课必不可少,听评课中,提出建议的同时,更多也是在学习。支教教师身负示范引领作用,山区学校的老师们除去理念更新的期待,更多是希望得到具体的环节指导,在这里,我不仅是一种倾囊相授,还更多的是传达一种新的态度。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亲其师信其道,这才是快乐语文的关键。我的课堂,从来不会缺乏笑声,我希望杜关的老师们能把课上得有趣,也是一种努力。

    第二节课是我九一班的语文课《词四首》,卢氏县教研室王群力主任到堂听课,对我课上每讲完一首词便指导学生将情感融入字词理解的背诵方法饶有兴趣,课后王主任、李超教学校长和我座谈将近两个小时,交流探讨课堂高效率,和听取我提出的依据学情基础分层次落实的办法的意见。并预备要进行一次针对我的课堂教学形式的集体听课学习。兴奋之余,压力也随之而来。便道是,

            教学本质无异同,不过书生章法论。

            但凭一片育人心,携领学子文道寻。

    分层次落实的实施,除了课堂教学问题设置上实践之外,要论课下,在杜关中学一天排得满满当当的十四节课当中,只能是见缝插针。具体的分组是必不可少的,时间很紧,我每天晚饭后都要领着最薄弱的孩子,就地在食堂逐一过关。对于基础薄弱的孩子,若失去老师的关注,情况只会原地踏步。虽然树立他们的自信和态度转变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但是最重要的是,不放弃,源自于他们还愿意努力的态度,有这些,对于我而言,足够了。

    午饭后利用午休时间领着孩子背书过关,这个叫来少波的孩子坐在班里最后一排,早读时我在班后面看见这孩子外套左袖子肩膀到腋下开了很大一道口子,棉垫子都跑出来了,又正值卢氏天气寒冷,山区学校的孩子都是住校,条件多有不便。该生虽智术有限,却生性纯良,便在过关的时候,向杜关同事借来针线,顶寒风凛冽为其缝补,既解避寒保暖之忧,又免同学之羞笑。

    缝补完毕,虽略显匆忙,但手工尚好,已无此忧。

    衣袖补好,大可安心求学,不负为师教诲即可!正所谓,心之有所向,用心可察天下事;袖手莫旁观,师者传道解惑也。

    一周匆匆,不过弹指一挥间。当地人言灵宝佳品,唯有寺河山最好,于是,取闲时驱车前往,携以回城。正恰是,

    《寺河山咏调》

    车泊山顶风高处,人倚舟车意自闲。

    笑看群山绵绝处,落是凡尘亦似仙。

    俗人草路心灼虑,常把不同作痴癫。

    一骑红尘任我去,饮酒江湖就天边。

                         ——2019.12.06作于寺河山巅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六十二中学        豫ICP备18044647号-1
    学校地址:郑州市二七区碧云路18号,长江路与碧云路交叉口     Email:zz62z@zzedu.net.cn     联系电话:0371-68714479   扫码关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