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概况
    【2019 一等奖】读《文化苦旅》感怀(一)
      浏览:1464次    发布时间:2019-11-03   图文:   责编:孟巍

                                                                                   ——生态文化之水文化

    如果说,近现代的作家中,有谁真正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行动诠释了其中要义?我首先想到的会是余秋雨。非因先生名高声旺,而是在其仕途蒸蒸日上之时,毅然辞去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后又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用双脚丈量着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脉络。

    《文化苦旅》一书,是他如同玄奘西行般一路“苦行”,取得的文化“真经”。我自不敢斗胆译释,能窥其一隅已是不易。

    在其笔下,文化已然不仅是文字的记叙,而是山河大地给与的生存承诺。一切文化的的终极基准,人间是非的最终确定,都要看山河大地。文明的诞生离不了山河大地,由文明所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一切事物都是文化,我是这样认为的。从本质上,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文化就是余秋雨所说的“生态文化”!中华文化如此,世界文化也如此。我们祖先创造的传说中,皆是人与山河日月的故事,“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动人的传说,成为中华文化的宿主和载体。

    孟姜女哭倒的长城,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世界奇迹之一,它展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伟大意志,但其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因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实际功能并不突出,更多的是用来区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并且早已废弛。反而,有一个诞生在二千年以前的伟大工程,至今仍在造福华夏文明,滋养着天府之国——四川,它就是都江堰,一个堪称人类文明奇迹的水利工程。提起它,不得不说一个人,李冰,被秦昭王封为蜀郡太守。本来是秦统一六国的宏图伟业的一环,在李冰身上,却把一个政治计划变成了生态计划,在他的治理下,桀骜不逊的岷江,变得驯顺而慷慨,旱涝不断的蜀地成为富饶的人间天堂。由此,中华民族在其庇护和濡养下,繁衍生息,遇难呈祥,才有了诗人出川入川的千古华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后来出土的李冰父子石像,虽有残缺,但仍手握长鍤,站在涛涛江边,将一个“守”字,传承了二千年,直至永远。

    一千年后,有位伟大的诗人带着一身的水汽从老家四川来到杭州,也和杭州的水结下一段“恩怨情仇”。诗人是苏轼,水是西湖。此次履职杭州,非是为了一展政治才能,也并非开“诗友会”,办“展览”,搞“评选“,而是为着挽救一位”美人“——西湖。当时的西湖,已经葑草壅塞,藻荇漫延,照此下去,西湖将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运河与西湖的水平衡被打破,咸潮倒灌,运河淤塞,农田废弃,百姓逃散。美丽的杭州将成为一座死城。此时,我们伟大的诗人苏轼,已无心吟诗作画,他决心拯救这位“美人”。

    随即,浩大的拯救工程开始了,退耕还湖、深挖湖底、禁种菱藕;建造堰闸,防止海潮倒灌;疏浚运河,保障漕运畅通;把联通西湖和“六井”的输水管道换成石槽瓦筒,保障输水系统长久使用。他用挖出的淤泥铸造了一道跨湖长堤,后人称为苏堤。

    杭州是幸运的,她像一位惹人怜爱的佳人,在危机关头,总有英雄挺身而出,捍卫她的妩媚。在苏轼之前,还有一位大诗人,为杭州的美丽挺身而出,他就是白居易,在这里,用石块和泥土写诗,把他的才华用在了治理西湖上;在这里,他变身为水利专家和城建专家,研究的是如何蓄水灌溉农田,如何让杭州的美丽永恒;在这里,他疏浚六井,解决人民饮水问题,他修筑湖堤,深挖广蓄,奠定了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格局。白居易一生作诗三千余首,其中描写西湖的就有二百余首。他不仅开创了风景抒情诗的先河,而且为后世文人咏唱西湖,开了个好头,更是造就了杭州深厚而宝贵的文化积淀。当他离任时,依旧对杭州恋恋不舍:“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先有生态而后有文化,这个道理,就这样被杭州雄辩的演绎着,过去如此,将来亦如此。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六十二中学        豫ICP备18044647号-1
    学校地址:郑州市二七区碧云路18号,长江路与碧云路交叉口     Email:zz62z@zzedu.net.cn     联系电话:0371-68714479   扫码关微信公众号